

长乐新闻网讯 国之要也,其地丰腴,其民殷实。古往今来,为政者孜孜以求的,莫过于衣食足而仓廪实、民安乐而国富强。然而,2012年前的营前街道长安村,卫生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村财收入为零,是当时长乐典型的“后进村”。如何让民众脱贫致富?考验着长安村党支部的胸怀和智慧。
近几年,村党支部为了改变村庄落后的面貌,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退休老干部、敬老院成员等大小会议,研究探讨,如何解决落后村和村财收入等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在乡村农家墙上,“要致富,先修路”是一句最常见的宣传标语。而村民心里,有路无路,事关贫富。路,就像连心桥,现实在这头,希望在那头。它对长安村村民来说,更是如此。
从2012年起,长安村通过招租店铺以及签订广告租赁等方式,将原先的零村财提高至现在每年四十万元收入。有了资金保障后,村党支部对村庄的道路、卫生环境、治安、排洪沟等进行整治提升。原先的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路,臭水沟变成全清水流……在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长安村开始筑路助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村里党员、村民代表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让党员及村民代表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模仿带头榜样作用。
例如,在建设幸福家园过程中,村党支部为了挖掘本村历史文化,打算利用村中涉及50多户的大祖庭,拟作为大齐书院旧址。前期,村委会的干部在动员户主过程中,受到了阻力。就在此时,户主之一的党员林丽英为了支持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带头将她的两间房屋无条件的借用给村委会。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做好族亲的思想工作,这给村委会后续顺利开展动员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所有户主们均同意无条件地将祖庭借用给长安村委会,作为大齐书院的旧址。
这几年,长安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级卫生示范村、福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福州市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示范村、福州市文明示范村,同时也是长乐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以及开展移风易俗的先行村。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担当。
如今,长安村党组织仍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团结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抓住机遇,逐步把全面小康的梦想变成现实。
(记者 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