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她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生病了吃了药坚持下田,下雨了披上雨衣照样下田。她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她的田地,“不到田里我心里就很不安。”她就是谢武芳,一个勤劳好学的农村妇女,一个在农田里追逐梦想的庄稼人。
今年50岁的谢武芳,是我市乐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市村级农民技术员,承包土地800多亩,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也是科技致富带头户,2013年,她光荣地被评为福州市级劳模。
2000年以来,她在承包的土地上,积极承担良种繁育任务,大胆采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优化种养结构,实施规模经营,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农田林网化、种养机械化,使过去的贫瘠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她致富不忘国家,积极为村集体做贡献,对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一点也不保留,总是很乐意地传授给邻里朋友,帮助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这位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对种地一直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2000年,她就承包了古槐镇的106亩土地,种得有滋有味,有板有眼。谢武芳心里明白,靠一两个人是种不来这么多地的。那该怎么种呢?农业机械化才是种地的首选!她拿出家里仅有的两万余元积蓄,又贷款两万元,进城买下了柴油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大型农机具。整整一个月,她吃在地里,住在地里,硬是将那土地平整一新。她同样明白,种地单靠经验不行,科学种植才能确保丰收。为此,她请来了镇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请专家给她出谋划策,她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镇农技人员看中了这位肯吃苦、朴实也好学的庄稼人,积极与市种子公司联系,引进良种,提高亩产。谢武芳在地头搭了间草棚,住进了地里,浇水、施肥、灭虫、除草……她精心侍弄着土地里的庄稼。风里来雨里去,转眼到了2005年夏收的时候,由于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她采用了机械深耕、化肥深施、平衡施肥、旱育稀植、抛秧、综合防治病虫、机械收获等一系列农业新技术,水稻获得了大丰收,谢武芳尝到了甜头。每亩435公斤的产量,使她脸上乐开了花,也更加坚定了依靠科技改造低产地,实现种粮致富的决心。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秋,她又满怀信心地与村里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承包200亩土地的延包合同。在签订了200亩土地承包合同上毅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她又承包了江田镇尤溪村、鹤上镇云路村、文武砂三站的耕地,总计达到8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和农民致富带头人。
自2006年开始,她积极引进水稻优良品种以及旱育稀植、抛秧、平衡配套施肥、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在承包地里试验示范。她从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井渠配套、机械更新入手,同时狠抓水稻种子良繁技术应用,对水稻整地、育秧、施肥、栽插、喷药、收获和田间去杂保纯等工序,她都亲自操作。这年秋天,水稻新技术示范获得成功,亩产达到500多公斤,比往年增产15%以上,同时,水稻良种田间纯度也达到了原种标准。2012年,谢武芳收获了80万多公斤水稻良种,总产值达到了240多万元,谢武芳再一次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这使她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了。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回报。许多慕名前来参观考察的干部群众,都称赞她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优秀农民技术员。
(记者 林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