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创业第二故乡 奉献第二故乡

——记“我身边的好党员”黄月喜

http://www.clnews.com.cn  2013-12-06 09:05:03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黄月喜,是千万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员。1994年9月从职高幼师毕业的她来到长乐六林棉纺厂(现福建经纬集团),一干15个年头,从一个普通的细纱工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成为二棉厂厂长。“这15年,我感受到长乐这个滨海城市海纳百川的胸襟,作为第二故乡的温暖,党组织的温暖。”黄月喜说,“1996年6月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并一直努力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以不服输的精神成为技术能手

  刚进厂的时候,黄月喜被分配到技术难度最高的细纱车间当挡车工。俗话说;“男不上矿,女不上纺”,可见纺纱这份工作有多苦,一天三班倒,加上车间温度高、噪音大。黄月喜介绍,下班回来通常都是头重脚轻,休息时又怕夜班迟到,经常因睡得不踏实而失眠,而且跟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但我好像天生有不服输的精神,敦促我走下去。”

  于是,她白天和姐妹们一块上班,苦练操作技术,学习基本功,晚上当大家都在娱乐休闲的时候,则在宿舍里认真学习纺织专业理论知识,规范自己操作手法,经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她的操作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在进厂5个月后举行的操作比赛中,获得了细纱单项操作三等奖。

  由于掌握了高质量的操作技术,1999黄月喜被选为细纱组长。当时正赶上厂里开发新产品----“竹节纱”,她又被选进了创品牌领导小组,负责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经过一个个不眠之夜,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之后,她们攻克了道道难关,创出了当时全省纺织行业叫得响的品牌产品——“宝圈”牌晴纶纱,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知名度。

  此后,黄月喜又陆续参与了晴纶有光、晴纶无光、涤纶纱、涤棉纱等新产品的开发项目,也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业务水平。

   以被需要实现自我价值

  黄月喜在工作上一丝不苟,铁面无私,可是对新工人确是悉心指导,热情帮教。

  有一次,一个刚进厂不久的试岗工,经两次检查质量不过关而心灰意冷,认为自己不是搞细纱的料,听了技术教练组的同志汇报后,黄月喜亲自找到这个女孩子谈心,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体验与她分享,耐心指导,并指出提高技术和质量的症结所在,还进行了现场跟踪指导,结果她第三次闯过了质量过,留了下来,现在已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为了稳定生产,提高产品品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黄月喜提倡“以钢铁的纪律管理员工,以慈母般胸怀关爱员工”,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关心他们的工作问题,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主张员工事无小事;其二为了能及时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化解矛盾,使员工能安心工作并工作得开心,她每月都组织全体员工开座谈会,倾心交谈,及时解决员工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真心换真心,这大大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凝聚力,稳定了员工队伍,对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为企业的一名管理干部,她同时还兼任公司工会女工委主任、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负责公司党政工作等。“我想尽可能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做好,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培养一批批工作积极分子吸收入党,给党支部增添新鲜血液。”

  同时,她经常组织广大女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如《心系女性》、《女性健康手册》、《女性健康婚姻与家庭》《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小册子;向广大女职工普及美育知识,提高女职工的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女职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员工们的操作技术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在2002年,当时的细纱操作优一级率还只有17。3%,而现在则达到了80.5%,粗纱操作优一级率也由原来的30%提高到现在的95%,最终使得所在公司的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8%以上。

  (记者 陈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