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名牌产品评定工作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福建省名牌产品,我市金纶高纤、雪人制冷、吴航不锈钢等19家企业的19项产品晋级福建名牌,获评数量创历史新高。
同时,金纶高纤继获得2011年度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后再传喜讯,成功跻身首届福州市政府质量奖5家企业行列。这一奖项是目前福州市经济领域的最高质量荣誉。
“我市民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提升,福建省名牌产品现共有53项,近年呈逐年递增态势,由2010年的16项,2011年的18项,上升至2012年的19项。福州市产品质量奖累计有21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以卓越绩效管理来带动品牌创造
金纶高纤于2011年底开始全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按照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公司战略、营销、供应商、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评价,建立了科学、可量化的测量指标,从中发现了公司的主要优势与改进空间,据此量身打造了一套系统的绩效改进计划,使卓越绩效管理真正得以“落地开花”,从而实现了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实现了金纶从优秀管理向卓越管理的迈进。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知名品牌,成为世界优良的化纤产品供应商。卓越绩效管理助力我们朝这个目标前进。”
“以绩效考评为例,在导入卓越绩效之前,各位岗位职责分配、授权不是特别明晰,现在组织结构更加细化和优化,职责更到位。”金纶高纤部门经理刘雪梅告诉记者,“长乐其他几家大型企业也在考虑导入卓越绩效管理。”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金纶高纤不仅获评福州市政府质量奖,多项产品更跻身省名牌产品。
据悉,福州市政府质量奖每两年评审一次,除了现金奖励外,根据规定,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今后可在产品外包装以及广告上宣传、展示福州市政府质量奖标志。
以差别化生产来确立品牌优势
很长一段时间,我市的纺织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多为原材料供应。“品牌的缺失,残酷的价格战”——早已是内业不言而喻的阵痛。
传统竞争格局下所形成的外部环境一直限制着企业的转变。由于市场机制对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非成本竞争要素缺乏保障,使得大量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或品牌创建“突围”的企业,不得不陷入同质化的恶性成本竞争中。
“需要抢抓机遇,实现关键的产业升级,以实现突围。”力恒公司董事长陈建龙这样做,也是这样做的。短短几年时间,他带领力恒完成了从“锦纶6聚合切片——锦纶6纺丝——锦纶6弹力丝——经编花边织造——染整”五道产业链的整合,是国内锦纶行业中唯一的一家。
2010年,力恒旗下的又一个大项目——恒申合纤启动,拟建年产2万吨差别化化学纤维项目,主要产品为差别化氨纶产品。
如“力恒”一般,近几年,我市已经汇聚了众多可圈可点的企业“特色优势”,包括产业、集聚、技术、资金、设备、人才等。长乐纺织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积累,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现全市有纺织企业近千家,众多企业不断向规模化、集团化、规范化、市场细分方向发展,相继涌现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雪人”、“东龙”、“宝圈”等著名品牌在业界脱颖而出。
此外,明一食品有限公司“明一”商标,日前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继“雪人”、“台福”商标成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以及“漳港海蚌”成功被认定为地理标志商标后,我市获得认定的又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来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刚刚发布的制冰行业标准中,雪人制冷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片冰制冰机国家标准》和《大型盐水制冰组》赫然在列。而在此前,雪人公司还主导制定了《商业用片冰制冰机》、《管冰制冰机》、《板冰制冰机》三项行业标准,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冰机工作组更落户该公司。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成为企业争取行业“话语权”的一个有效途径。对此,我市企业已有清醒的认识。
2008年,金源纺织公司,从自主制定纯涤纶本色纱企业标准,到参与制定《涤纶本色纱》福建省地方标准资格;2010年,鑫洲针织有限公司参与起草制定FZ/T62014—2009《蚊帐》行业标准,并开始实施;同年,鑫诚花边参与省地方标准关于抗菌涤纶蚕丝的标准制定;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而一流的企业则卖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14家企业参与到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研发制定工作中,所参与的标准涉及到机器制造、纺织、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并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以持续的政府扶持来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曾一度制约着“长乐制造”向“长乐创造”的跨越。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优先培育高新技术商标品牌,使我市的钢铁、纺织、化纤先进制造业产业和产品品牌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2010年3月18日,政府常务会议重点研究通过了《2010-2012年商标培育发展工作三年规划》、《实施商标品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为我市企业的商标与品牌培育吹来了强劲的东风。
文件指出,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驰(著)名商标。对驰(著)名商标企业,在土地、电力、用水等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技立项等方面优先扶持,制定信贷、财政、科研、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各项品牌孵化器功能,全面提升长乐区域经济竞争力。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商标3000余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福建省著名商标”53件,“福州市知名商标”79件,是中国商标百强县。
“今年,我市将有更多产品将申报著名商标。”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对我市品牌创建工作有着极大的信心。
(记者 陈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