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翼双飞”,“双跑道”真的要来了!
9月10日上午,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一场开工动员会振奋人心,一众建设者热情高涨。2012年谋划至今,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终于从“规划图”落实为“施工图”,“双跑道”时代开启近在眼前。
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效果图
为何这项工程如此受人瞩目?它将怎样助推福州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昨日多方采访,为您一一解答。
一问:
为何谋划机场二期扩建工程?
每天,300多架次飞机在福州机场起起落落,见证着这座区域性枢纽机场、两岸“三通”重要门户机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枢纽的繁忙。
记者了解到,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于1997年正式通航,第一期共投资32亿多元,建成4E级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T1航站楼建筑面积达13.2万平方米,停机坪36万平方米,跑道长3600米,可起降B747—400型等大型飞机。
历经多年发展,长乐国际机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枢纽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首破1000万人次,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1476万人次。伴随着机场航空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机场的设施容量逐步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应运而生。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是建设华东地区重要枢纽机场,发展综合交通的需要;是实现航空运输业与旅游业互动协同发展的需要;是满足福州地区航空业务量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问:
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怎么建?
今年8月,《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根据批复,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总投资214亿元,计划在现有T1航站楼东侧新建25.5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和一条长3600米、宽45米的第二跑道,飞行区建设等级为4F,并在T1、T2两个航站楼中间建设8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和12.2万平方米的停车楼,引入地铁、高铁、城市快速公路等多制式交通,将长乐国际机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枢纽机场。
不仅如此,以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我市还将重点打造3条城际快速铁路和2条高速公路为放射骨架的“1+3+2”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力争实现闽东北主要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为闽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新福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三问:
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意义为何?
许多人不知道,福州是近代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囊括了中国航空史的多个“第一”。
1917年8月,“福州海军飞潜学校”成立,是我国最早培养飞机和潜艇制造专业人才的学校之一。
1918年1月,“中国航空之父”巴玉藻和“波音飞机之父”王助在福州马尾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处”。
1919年,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在福州试制成功。
从1918年建厂至1930年并入上海江南造船所,马尾飞机制造处共造飞机17架,其性能均不亚于同时代欧美各国所制造的飞机,在当时空军届赢得了“马尾派”之称。
三公里跑道联通世界。时光流转,来到上世纪90年代,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成为国内首座完全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兴建的机场,承载着福州走向世界的希望和梦想。
20多年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再次站上腾飞的新起点。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二期扩建工程的实施,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将打造为国内领先的省会机场、海峡西岸区域枢纽机场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对加快福建民用航空体系建设和发展,推动福建、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延伸阅读】
“1+3+2”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1”: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及综合交通中心。
“3”: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F1)、福莆城际铁路(F2)、福宁城际铁路(F3)。
“2”:机场高速公路、机场第二高速公路。
(转载《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