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物资供应足,让群众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

http://www.clnews.com.cn  2018-07-03 08:37:58   来源:吴航乡情 最美长乐  【字号

  长乐新闻网讯 农产品供应保障一直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我区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生产能力、支持农产品基地现代化种养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调整农产品结构等措施,建立完整的食品供应体系,有效降低了食品短缺风险。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福州市级副食品基地39家,已建成近1.8万亩蔬菜基地,年产蔬菜15万吨以上;建成3家福州市级直控城市副食品基地,年储备活体生猪(60公斤以上)6000头,年可出栏生猪2.2万头、蛋3740吨、灰鹅4万只。

微信图片_20180703084205.jpg

  农副产品实现“四大转变”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区农副产品生产能力极大提高,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积极明显的“四大转变”。

  从总量短缺转变为平稳有余。在实施“菜篮子”工程以前,我区副食品供应主要从省外调入,物价容易波动,市场供应紧张。近年来,市场供应充足,物价总体保持平稳。肉、菜、蛋等副食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供应,还外调支持周边县、市。

  从单一计划调节手段转变为综合性调控体系。通过扩大基地生产建设、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提升应急储备能力,构建了生产、市场、储备互联互动的综合性调控体系,改变以往只能靠从外地调运的单一调控手段。

  从求量转变为求质求优。经过不懈地努力,3家副食品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或绿色产品认证。同时,认真推进“放心菜”、“放心肉”工程,“瘦肉精”检测工作、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员制度、净菜上市制度等走在全国前列。

  从保供应的单一转变为保供应与产业发展并重。目前,我区各基地正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环保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猪基地养殖规模均在万头以上,“农户+公司”的产业模式也得到有效推广。

微信图片_20180703084208.jpg

  钢架蔬菜大棚面积达 1.34万亩

  2017年,我区福州市级直控蔬菜基地中,有蔬菜大棚1.34万亩,露天蔬菜基地4490亩。其中3家蔬菜省控基地家共有蔬菜大棚708亩,露天蔬菜基地3208亩。主要种植蔬菜种类有花菜、空心菜、西红柿、辣椒、丝瓜、莴苣及各种叶类菜。规模较大的蔬菜基地主要有雪美农业、飞思农业、瑞祥农业、金菜地农业、环球农业、金地农业、天一农业等企业。2017年市级直控基地共年产各类蔬菜约15000万公斤。

  2017年,我区新建蔬菜基地300亩,蔬菜基地的扩增只是我区加强农副产品生产能力建设的缩影。为了让“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我区实行更严格的蔬菜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确保生产基地总面积,支持畜禽基地现代化种养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稳定基地生产能力,提高基地总体产能。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多年来,省、市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蔬菜、畜禽等主要副食品基地生产建设工作。仅2017年省、市两级财政就安排了专项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扶持副食品基地生产建设等工作。

微信图片_20180703084211.jpg

  提升菜篮子基地生产能力

  为响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力度,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突出抓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带动全市高效农业发展。

  提升设施水平。根据近年来设施蔬菜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全面提升设施水平,建设高标准的智能化温控设施大棚,提高企业的抗台风和抗灾能力,促进我区设施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2017年,我区共建成并验收高标准的智能化温室大棚面积约600亩。

  推广蔬菜五新技术。指导企业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实施蔬菜五新技术示范推广,提升蔬菜产量,确保菜篮子基地的生产能力。长乐蔬菜品牌历史悠久,如石壁沙地种植的白萝卜、冬瓜,潭头的西芹、玉田的大蒜等蔬菜农产品,这些知名的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又具有一定的规模化种植。随着近几年我区设施产业的发展,引进了大量优质高产的蔬菜品种,大大丰富了我区的“菜篮子”。

  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利用农技基层推广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的手段,培养一批农业生产能手,提高生产者的管理技术水平,促进菜篮子基地生产能力的提升。

  (记者 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