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新闻 >> 长乐要闻 >> 正文

我市审议通过《长乐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我市河流保护管理水平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3-17 13:59:58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长乐新闻网讯  近日,我市审议通过《长乐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完善水治理体系,发挥党委政府主体作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我市河流保护管理水平。

  《方案》制定了哪些目标任务?河长分别由谁担任?建立了怎样的工作机制?下面,记者将为您解答。

  目标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到2020年全市主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基本完成,用水总量控制在68.4亿m3以内;

  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24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提高到0.58以上;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2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

  市级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8%以上。

  目标二:加强水污染防治

  主要流域上游区域严控新、扩建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或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项目建设,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十小”企业,推进各行业污染防治。

  到2020年全市生猪年出栏总量控制在25万头以内,全面完成可养区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2017年3月底前);

  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100%;

  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

  全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乡镇(街道)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国省控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实现与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连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和异常报警机制基本建立。

  目标三:加强水环境治理

  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加强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清理,严禁侵占河道、非法采砂、随意调整和侵占河道岸线等行为。

  到2020年全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90%以上,小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90%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6%;

  主要湖泊水库水质达标率总体达88%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优良(Ⅰ类、Ⅱ类)比例达到71%左右;

  城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

  所有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基本建立,7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目标四:加强水生态修复

  推进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到2018年,全市全面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划定工作;

  到2020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实现水质自动监测;

  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和应急水源,逐步取消城镇饮用水地下水源;

  全市建设安全生态水系20公里,水土流失率降至4.6%以内,完成封山育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96%,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

  组织形式:设两级河长、副河长

  我市将设市级河长1名,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全市河长制工作,副河长3名,由市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分别兼任本辖区跨乡镇(街道)的闽江流域长乐段、龙江流域长乐段、上下洞江流域、莲柄港流域河长;

  各乡镇(街道)分别设河长1名、副河长若干,分别担任辖区内逐条河流河长。

  工作机制:统一协调 综合治水

  建立集中统一的协调机制,形成综合治水格局,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

  建立全域治理的责任机制,建立“一河一档”,实行“一河一策”;

  建立科学严密的监测机制,科学设置监测点,构建省、市三级监测数据有效汇率和相关部门水资源环境质量监测互联共享共融机制;

  建立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智慧河流”平台,推进河务监管网格化;

  建立协同联动的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涉河涉水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河流日常动态监管;

  建立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建立河长制工作考评制度,对履职不力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吴航乡情报记者 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