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乐新闻网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已经成为许多长乐人的共识,无论是城市、乡村、沿海……老百姓对绿色生态环境的期盼,都越来越急切。
香江公园二期、法制公园、富阳公园、人民公园相继建成开放,南山休闲步道、天马登山道陆续进入收尾阶段,建成面积达30000多亩的沿海基干林带……一年来,长乐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绿色成绩单,造福长乐市民,赢得百姓点赞。
阳光洒向绿地公园
阳光透过云层,洒向美丽的湖畔,不时可见白鹭或盘旋树上、或嬉戏于水。这是记者近日在长乐人民公园看到的画面,置身于这样的地方,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忘记忙碌与喧嚣,沉浸到风景中去。园内树木成荫、绿草如毡、水系蜿蜒曲折、草木交相呼应。走在这里,大家都不经意间被公园优美的风景所吸引。
长乐人民公园作为我市为民办实事的惠民项目,于11月建成开放,成为了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一大早,首占镇的郑先生就拿着篮球在篮球场上愉快地投篮。郑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人民公园附近,公园建成开放后就经常来这进行健身锻炼。他说:“这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绿草青青,而且刚开放不久,是我们周边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据了解,长乐人民公园总占地面积105.9亩,是目前我市已建成开放的公园中面积最大且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公园。公园四周环路,既有健身场所,还有卵石健身步道、滨水漫步带、亲水平台、景观亭、特色景观廊架等等一系列休闲设施,每个年龄层的市民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区域。
“人民公园建设标准高,在景观上将绿地和户外场所有机融合为一体,还合理开发利用了水系资源,在保育生态水体的基础上,打造出不一样的亲水活动空间。”项目负责人林义鲁介绍说。
园区的建成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首占新区的人居环境,同时也提升了周边群众的绿色生活品质,为首占新区增添一抹绚丽的绿色。
而今年元旦开放的香江公园二期更是大手笔投入,行道树以香樟、榕树、大王椰子、白玉兰为主,花卉方面选择黄花风铃木、鸡蛋花、羊蹄甲、梅花等,色彩丰富,层次感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种植上了一片樱花,今年4月开花的时候,令不少市民大饱眼福。
走在长乐城区,市民出门不足500米就有休闲绿地。我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为50.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为18.5平方米,绿树成荫的城市,不但是民生福祉的载体,更成为了长乐吸引高端人才、增强城市竞争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绿色唤醒美丽乡村
雨后的漳港街道屏洋村,屡屡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扑鼻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氧吧中。
“村里从去年以来在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种植了不少樟树、桂花和竹子,村中心处还兴建了一座荷花池,现在的空气别提多好了。”村民李大叔对记者说,“你能想象出来吗?几年前荷花池周围还只是村民倒垃圾的地方,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住在这村里啊,心情畅快。”
沿着整洁的村间小路缓缓前行,两侧的房屋都被粉刷成了清新的浅蓝色,错落有致的房屋和生机盎然的绿树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副令人不忍打破宁静的美丽画卷。
走不多时,来到了新建的莲花公园。这里原被称为“老鼠坛”,去年村民们在得知村里要打造美丽乡村后,纷纷用实际行动予以支持,有的帮忙平整土地,有的帮忙种树栽花,有的积极献计献策,莲花公园很快就建起来了。曾经的“老鼠坛”荒地,现在成为了屏洋村和周边群众闲暇生活的最佳去处,让村民们在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有一个又美观又可以娱乐的地方。
屏洋村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75%,莲花坛、文笔峰、双髻峰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然而山路崎岖,不便通行。“因此,我们正在这些山上都修路上去,修好后无论是走路啦、骑自行车啦都可以,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绿色,呼吸新鲜。”屏洋村书记李珠官说。
带着氤氲的清香,离开屏洋村之时已近黄昏,远方的林海逐渐模糊,那片绿却在记忆中渐渐牢固……
屏洋村的绿色乡村建设,只是我市绿色乡镇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18个乡镇(街道)均已获得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命名,其中16个乡镇(街道)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命名;231个行政村中35个村获省级生态村命名、184个村获福州市级生态村命名。
海风吹拂基干林带
盘根错节的根系扎入脚下,紧紧地把泥滩抓在怀里……长乐沿海郁郁葱葱的基干林,就像一道海上长城,抗击着强风巨浪,护卫着这片海岸。
我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土地总面积101.9万亩,海岸线长93.8公里,沿海沙滩横贯8个乡镇(街道)44个村,沿海沙区群众曾饱受风沙危害,构筑沿海绿色屏障防风治沙成为全市上下的企盼。多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沿海基干林带林建设,建成了面积达30000多亩的沿海基干林带,使这道百里绿色屏障成为保护长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海岸卫士”。
沿海基干林带风沙大、沙丘流动性强、干旱贫瘠、盐碱度高、成活率低等诸多困难,是各地公认的造林难题。为破解造林难题,我市大力引进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经过多年的工程造林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增强幼苗的抗风性,加快幼苗生长,我们经过反复试验,选用二年生加壮木麻黄容器苗造林,较好地克服了沿海风口沙地恶劣的立地条件困难。”长乐市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管理处主任刘航星说。
除了精心选择造林树种,我市还全面推行客土造林。为改善沿海沙土宜林程度,在造林时从别处运来质地较好的土壤,既取得改良土壤的效果,又起到固沙减轻海风损害的作用。另外,我市还多措并举防风固沙。通过带状插枝、筑双行竹篱、网格状种草等工程措施,切实减轻风沙对新造林地的危害。
为了攻克沿海基干林带重点风口地带造林难题,市林业局在全省率先引进了世界滴灌技术的发明者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滴灌技术,应用于漳港段和梅花段基干林带风口造林400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近一年的效果来看,两种滴灌方式效果都非常好,造林成活率得到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市共完成造林绿化14.39万亩,先后获“福建省森林城市”、“全国造林百佳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市)”和“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
长乐的绿化,充分发挥了沿海城市的自然生态优势和独特魅力,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处处是景、时时可以驻足流连,感受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绿色,正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人与自然的融合、生态文明精神的传承,正在为我们铺开更加动人的生活画卷。
( 记者 高 维 陈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