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乐新闻网讯 11月30日,记者从航城街道龙门村敬老院了解到,位于海峡路古洋门二道码头附近的龙门清醮总坞扩建工作于近期已基本完成,并在当天上午9时许举行隆重的清醮揭牌开光仪式。有着700多年历史的长乐龙门平安清醮习俗,属于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长乐唯一的游神非遗项目。
据龙门村敬老院院长高芝忠介绍,龙门清醮总坞扩建工作于2013年7月份正式开始,占地面积为935平方米,总耗资约为1150万元,主要包括龙门清醮总坞、三仙姑宫及玄天上帝庙等三座建筑物,目前扩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事先摆好三界神位,三牲供品,点上香烛。祈愿法事开始,鼓乐齐鸣,燃放爆竹,传统的民乐笙、箫、琴、笛、唢呐和锣鼓等乐器,吹打弹奏,气氛热烈。
龙门平安清醮庙会是龙门村重大的民俗活动。每年冬至前,村民择吉日,迎清醮。期间,道士设坛举行祭祀仪式,为村民祈神酬恩和驱疫消灾,请求神明庇佑全境家家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主要活动有建坛、挂号进表、恭请诸神、诵经忏悔、超度亡灵、造送彩船。当地村民大多数信奉神佛,醮事活动经久不衰。
“今年龙门平安清醮庙会的日子定在12月11日,即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清醮期间,开祠堂门,全村斋戒三日,清洁街衢,祈求平安,亲朋戚友也趁此机会,聚集畅谈,叙旧话新。”高芝忠说,借此传统民俗活动,全村开展一次清洁大行动,各家各主清洁门户,清理门前及附近周边垃圾,为迎清醮游神活动营造良好环境。
据悉,清醮庙会当天,清醮诸神坐上銮舆出发巡游,五大灵公彩舟随行,随驾出巡的有八将、水手等。在清醮庙会活动中,有唢呐、锣鼓等多种乐器的伴奏以及闽剧、拍狮、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一路鞭炮齐鸣、呼喝喧天,游神队伍巡游全乡,气氛热烈。家家户户摆宴席、设香案,敬奉清醮五灵公,祈求全乡男女平安。
龙门平安清醮,相传始自南宋理宗景定年间(公元1260年),第19世祖高以谦始建洋门清醮坞,供奉清醮五灵公,祈佑合乡平安。从此世代延袭,传承至今,成为当地村民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大事和宗教活动。
龙门清醮总坞,简称清醮坞,俗称竹树档,供奉清醮五大灵公,平安清醮彩舟也由此出水。
(吴航乡情报记者 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