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仕锦近照(左一)
在世界十邑同乡恳亲大会开幕前夕,记者在泽里文化中心前,一见到壮实、憨厚的旅荷福建同乡联合会名誉会长陈仕锦先生,就夸他这次为文化中心又捐了10万元人民币。不料,陈仕锦先生却谦逊地笑笑说:“小意思,每次回乡,总要做点什么才心安理得!”
陈仕锦先生1956年出生潭头镇泽里村。1975年,曾在外轮公司作海员的父亲把他接到荷兰,那年他才20岁。他的父亲虽旅居荷兰多年,但并未给他留下什么财产。几年后,他用艰苦的打工所积累的资金和经验,在荷兰北部的波斯怀得创办了自己的餐馆——“香港酒楼”。他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既当老板又当店员,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精益求精地改进菜肴质量,终于使自己的餐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接着他又从事食品进出口贸易,生意越做越大,近年又创办了荷兰福华旅游贸易有限公司、香港育锦教学设备有限公司、福州育锦教学设备有限公司,事业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
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事业成功,思乡之情却更加浓厚。1990年和1991年,陈仕锦先生先后两次回乡,终于如愿以偿地为父老乡亲们做了点事。他共耗资40万元人民币,先后在泽里村兴建了“怀乡亭”和“锦秀亭”,在办公益事业上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从那以后,陈仕锦先生年年回乡,有时一年回乡两次。1992年,他看到老年人活动场所不理想,就慷慨解囊60万元人民币,在泽里村建造了一座结构、装修及设备均属于上乘的敬老院——延龄园。同年,他又捐献12万元人民币在他太太的家乡文石村兴建了一座“锦珠亭”。他深为自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遗憾,因而,他特别重视投资乡里兴办教育。1993年他出资15万元人民币,与另一位长乐籍海外乡亲合建了文石村小学教学楼,解决了当时该村小学校舍紧缺的问题。1997年的“六·一”儿童节都给两所小学的学生和老师购置校服和教学设备。并且在老人节时,也没忘了给村老人发红包。此后,陈仕锦先生每遇家乡办公益事业,总是率先慷慨解囊,如不久前,泽里村华侨集资兴建“鳌峰游览区”时,他也不落人后,捐资额名列前茅。
陈仕锦先生不仅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而且对海外华人社会的公益事业也是乐此不疲。当获悉身在美国的泽里乡亲欲购置联谊会会址时,他即捐资5000美元,以助其成,并以一曲声情并茂的《我的中国心》令全场千余乡亲和来宾感动的热泪盈眶。当看到荷兰华人儿童、华侨子女都是讲荷兰话、英语和西班牙语,他又带头捐资并四处奔波终于创办了一所“茉华达中文学校”,自任董事副主席,常年资助学校办学。陈仕锦先生说:“应让国外长大的华人子女心中有中国、有家乡。”
陈仕锦先生爱国、爱乡情怀,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家乡人民的敬重和爱戴。1992年他捐建的泽里村敬老院落成时,当时长乐县县长亲自为他戴花披彩,1997年10月6日,陈仕锦接受了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牌匾“惠泽桑梓”。如今,这块牌匾端端正正地摆在他波斯怀得家中的客厅里。挂在客厅墙上的还有泽里村赠送的“闾里之光”银牌,美国泽里联谊会赠送的“惠泽故里,桑梓楷模”金牌等等。1998年4月20日,旅荷福建同乡联合会正式成立,年富力强的陈仕锦先生众望所归被推举为首届会长。在职期间,他带团回国经贸考察,增强各项交流。在发动侨胞向祖国赈灾捐款,反对法轮功、反对台独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现在他虽然退休当名誉会长,仍在不停地奔波创业,还担任他捐资项目所在的永安职专、闽清职专任高级顾问,许多事情少不了他来料理。
11月12日,在本文即将发稿时,记者接到陈仕锦先生电话,他动情地说,这次作为荷兰华人代表,能坐上世界十邑恳亲大会的主席台,心情尤为激动,深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但他同时也感动肩上沉甸甸的使命,表示今后一定要团结更多海外乡亲,为中国腾飞、家乡经济建设多作贡献。
(记者 王宪政)原载于2007年11月15日 《吴航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