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域外长乐人 >> 正文

高秋华:一波三折创业路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4-30 17:25:44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高秋华先生(右二)在世福大会上留影

  “初到美国言语不通,在酒店打工不但累而且经常受委屈,干了47天,一拿到绿卡就迫不及待地买机票回国了。”

  11月10日,记者在福州采访了回乡参加第九届世福恳亲大会的纽约通讯集团董事长高秋华先生。谈起在美国一波三折的创业之路,曾经一度从美国“逃”回家乡的高秋华感慨万千。

  高秋华出生于长乐市古槐镇洋布村。1979年,高中毕业的高秋华即开始在福州台江农贸市场谋生,那一年他17岁。从打工做到老板,直至1988年移民美国,近十年的国内经商生涯,为他日后在美国发展通讯业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在家乡重新调整好心态后,高秋华于1989年再度来到美国纽约,一边学英语,一边在餐馆打工。高秋华说他是早上7点到11点在学校学英语,然后便要从下午两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如此两年,从不间断。两年后,高秋华的口语已经突飞猛进,连早他好几年到美国的姐姐也自叹不如。

  过了语言关后,高秋华有了在美国创业的信心。1991年,他在马里兰州开了一家中餐馆,雄心勃勃地准备干出一点事业。然而,他的中餐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两年后不得不转手给了一位老乡经营。“也许我并不适合开餐馆。”把餐馆盘出去后,高秋华默然回到了纽约,继续寻找商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华人在当地受歧视严重,甚至经常受到黑人的欺负。要打电话回国常常需要大半夜到街上向黑人买黑市的卡,然后顶着寒风在公用电话亭排队,一边瑟瑟地发着抖,一边还要担心会不会突然窜出个人来打劫。如果想舒舒服服在家里打的话,一分钟则需要一块多美元,这对于月收入一千多美元的普通打工者来说,实在是太贵了。而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不仅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对故土一切都是时时刻刻地魂牵梦萦。一张便宜的电话卡、一次安稳的“电话粥”成了当时很多乡亲的奢望。

  “不但要让乡亲们打得起电话,还要让乡亲们打个安稳的电话。”正是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愿望,让高秋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捕捉住了一次商机,做起了电话卡批发这项业务。

  这是一个陌生的商业领域,并承载着较高的风险,但是认准了之后,高秋华便决定义无反顾。事实上,这项生意没多久就让他再次品尝了创业的艰难。

  1992年初,高秋华与美国TDA电信公司合作,一次性购进了总面额近20万美元的电话卡,并很快批发出了近半数。然而正当高秋华准备在电话卡生意上做大做强时,TDA电信公司突然宣告破产,十几万元总面额的电话卡成了一张张废卡。高秋华呆住了。面对蜂涌而至的经销商,高秋华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全额赔偿。这一次,高秋华损失了13万美元,但他的诚信也赢得了众多经销商的信任,让他再次从电信业上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在一位朋友介绍下,高秋华认识了一家电信大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两人很快合作开发通讯市场,成立了纽约通讯集团,自己租用线路,自己设计系统,自已制作电话卡。这位高级技术人员是闽清籍留美博士,负责电脑系统开发,高秋华负责市场销售。靠着强大的技术保障,凭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公司业务量蒸蒸日上,日销售额最高时达到十几万美元,高秋华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虽然忙于事业,但是爱国爱乡的热情却一直在高秋华心里。他的故乡洋布村是一个小小的自然村,每逢修村间水泥路、盖村民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建设,高秋华总是积极响应,带头捐款。去年4月,高秋华当选为美国福建长乐南乡联合总会第四任会长。本着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原则,联合总会帮助了不少乡亲,解决了乡亲们伤病、纠纷、护照等各方面的诸多问题。

  让高秋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当选后没几天,胡锦涛主席访美,美国福建同乡会会长石水妹先生组织了3000多名乡亲到机场迎接。刚刚上任的高秋华不负众望,组织了数十名会员在第一时间到达机场。事后,中国驻美国领事馆专门向长乐南乡联合总会发来了一封感谢信。

  “我在美国只有两项工作,一是带领南乡联合总会多为乡亲办点事,二是打理好公司的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电信业的利润越来越低,但高秋华对自己的事业依然信心十足。

  (记者 林亭)原载于2007年11月15日《吴航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