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过那么多乡村,心底觉得最温柔最美丽的还是湖里村。素简清静的小村庄落入眼中的山河绿野像一首秋季弦歌,眉眼间写满了风调雨顺。人与环境之间的陌生隔阂,便轻易消除。
走近湖里寻常陌巷最特别的是明朝古寺“太华禅寺”“东岳庙”还有清末民国古建筑“庆垒厝”。山灵水秀间对望百年古建,置旧物于其中斑驳亦动人。可以感觉时光是慢的,慢得可以感受时光从指间穿梭的步履。过往的经历沉淀在它身上,有着成熟厚重的模样,还有一些泛着悠远的禅意。这些建筑物坐落在湖里素喜的光阴里,寂静无声在繁华中老去沉默着。一座座留在湖里的痕迹,如同一个老人家的皱纹,藏着阅尽世事后的慈祥。“太华禅寺”“东岳庙”它对于淳朴的湖里村民不是单纯的历史文物,是一种精神寄托,有种情同手足的依恋感温暖且长情。莫名的心安和信任早已超越物质。它见证过湖里的曾经,也会参与湖里的未来。
走在村中的栈道,湖里的秋色在悄悄展开。陌上花开一簇簇叫不上名字的各种小花,一朵入目,两朵三朵……纷纷仰起头悄悄传递秋日的信息,又害羞着迎取我们的镜头。横斜的竹篱笆包围着“龙湖果园”。果园里有绿油油的柚子、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火龙果、沉甸甸的龙眼、还有一丛丛芭蕉不知道是清远还是浅愁……秋色无声地笼在上面长势喜人。由于湖里得天独厚的山泉水灌溉的原生态种植,勤劳的村民守着健康为本的初心,这里的水果品质好甜度高,肉质细嫩饱满,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我被铺天盖地的锦绣包围着,有些手足无措。分不清左边的花和右边的树,仿佛走进去就是梦里的桃花源。不问来由,不问归处……
倾听果林深处落花的声音、风声、水流声,我面对的,好像不是一处平凡的果园,而是一处神奇宝藏。满心诗意,苍翠的空气弥漫在周身,盈盈的一身轻快和悄无声息的惬意。三四个村民坐在凉亭里宁静安稳,闲淡朴素。友善的和我们这群外来看客打招呼。现在我们眼中诗情画意的景点,是他们日子平常的家,他们走遍湖里每一寸土地见到她最美的模样。他们和许多农民一样偏爱大自然,择一事终一生,固执地守护建设家园,不改初衷。
秋色十里,不及有你!在最美的季节里,剪剪的身影写满了我们初来乍到的喜悦。在倪署故居的“耕读书斋”,旧时的庭院至静至简。一片红叶点染苍苔,西风送凉,清秋的模样深锁庭中。这一方古老的院子承载了倪氏后人的记忆,它是小时候的嬉闹玩乐、它是中年时的倚门回首,它是背井离乡旅人的乡愁。一砖一瓦、一廊一檐在倪氏后人的回想中忘返流连。旧时深情,等风起,等秋凉,等古厝的炊烟,等一场落叶归根的重逢.......
九月的龙眼硕果累累,摘龙眼是湖里人的盛事之一。热情好客的湖里人会邀请亲朋好友来自己果园,房前屋后采摘。他们热情大方,绝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端丽大气的文友也不例外,个子矮树枝高没关系,她搬来梯子。还够不着,不用愁,像变魔术似的手里多了一个带剪子的采摘伸缩杆。边摘边吃,边吃边摘,我们欢乐的笑声落在长街深巷的旧故里......村民们寻声而来兴致勃勃介绍这些龙眼树是习主席亲自为村民订购的龙眼树。可以看得出来村民对习主席当年在湖里调研指导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古厝、文化、慢生活。从听觉、视觉、触觉、到知觉、全面领略湖里村古香古色韵味悠长的乡土文化和人文地理。一场文旅融合的精神盛宴!离开时回望,此刻宁静的村庄瘾闲于江湖,不张扬于世更不会哗众取宠。秋风有信,信笺上留下浅浅淡淡的文字是我对村庄最好的表达......愿湖里时光静好,岁岁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