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老牛

作者 陈秋钦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7-18 16:14:51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初夏,有幸参加仙游作家协会的同行们前往该县的西苑乡采风。

  西苑乡,自古是兴化府仙游县的一个生态旅游重镇,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她东北毗连石苍乡、象溪乡,东南承接社硎乡,正南接壤度尾镇,西南靠近德化县龙门滩镇,西北毗邻德化县水口镇、南埕镇,正北交界永春县嵩口镇。

  西苑乡的水是清澈的,风是凉爽的,那蜿蜒向上的山路两旁,虫儿飞舞,花儿争艳,草儿斗翠、乔木互拥,为游人奉献了一支令人心醉的交响乐曲,这一路鲜活自然景光,活脱脱的就像是部乐曲大作的第一乐章,是那样的抒情浪漫,又是那样的清新自然。

  转进大山,随处可见悠闲懒散的牛群,心里奇怪,这些牛咋不怕生呢?汽车来了,居然看都不看,只有那头像是首领的老黄牛闻声半斜着,睨了一眼,就又自顾自地向树丛走去,而它身后的那几头大的小的和不大不小的牛群便相随蹒跚而去。什么情况?这也太不把我们这些像模像样的万能的人当回事了吧,这是什么画面,简直匪夷所思!这分明它们就是一群正在闲庭信步似的山的主人,而我们这些体面人反倒成了打扰它们清修一样的不速之客?真是不可思议,好想问个究竟,这到底是牛们的见怪不怪抑或是我们的少见多怪,待会儿一定要搞清楚!

  小车在蜿蜒的山路间盘旋了几个小时,车窗外那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绿的,好不惬意,一缕阳光照进车内,也照亮了我们这些文人的舒畅的心。

  同车中的老朱为人大气,年近五十,每次釆访都驾着私家车作无私奉献,他还是位乐天派,都说人到中年常常会怀旧,老朱恰恰就是“怀旧空吟闻笛赋”的人。每次采访他都会精心下载几曲与采访有关的音乐,在路上为大家播放,车厢里的同仁听了这洒脱畅快的乐曲,创作的源泉“不泛滥成灾”可就真的对不起自己的共鸣感啦。今天出门,老朱又从电脑里下载了八十年代台湾的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瞬间,优美旋律填满了整个车厢,诱人陶醉,我不由地地跟着哼起来,思绪也伴着歌声东奔西跑,就似乎在穿越那迷人的时空隧道!

  两声“嘀嘀”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让我从遥远的隧道那边又回到现实中来,睁开朦胧的双眼,发现大家又在说牛,真不知道我这迷糊了一会儿功夫,车外又发生了多少牛事。这不,你听听。“这里的牛太多了,真是讨厌,会耽误我们采访的行程的!”老朱不停地摁着喇叭,语气中有无法掩饰的烦躁。

  “哈,中午可以吃牛肉火锅!”来自城里吃货郑小姐眼睛睁得像兵乓球那么大,不由自主地发出贪婪的感叹!

  同行的蔡老师有点愠怒道:“什么话,那不行的,绝对不行,牛是什么?人类的挚友,这几千年来它们犁遍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中华民族的这锦绣河山有一大半是它们挣的!我从小就在山里长大的,山里的牛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你们不知道吧?这里的牛全部都是放养的。一个月轮流一个家庭去找回来,有时候,会有意外的惊喜,牛妈妈会带着牛宝宝回家。很奇怪,牛对于自家的主人都是认得的,哪怕多久没见面,也从不会生疏。更深一点的山区里,除了农耕需要,其它时间这牛是几乎全年放养。但和我们人一样,过年时会召集它们改善生活的,还放鞭炮呢!你们别笑,因为牛知道!从理论上讲,它们和人类相处了几十万年了呢。”蔡老师从小生于斯长于斯,说起大山的事物自然如数家珍。她掰着手指地向我们描述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那他们不会认错吗?”引起小郑强烈的好奇心,她忍不住抢过话题,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我也不知道,也许牛与主人特殊的感情吧!”老蔡实事求是地回答。

  “可是牛肉很好吃!”小郑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像个小孩一样,只要看上了喜欢的东西,内心就有很强的霸占欲望。

  “别乱杀,我们村里一个杀牛的屠夫,从小就在菜市场以杀牛为生,听说他临终前的几个月哭声很像牛,他说话的声音也很像牛的声音……老百姓说那是因果报应。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杀生了。”小宋说得很伤感,显然是动了感情啦。大家听得有点鸡皮疙瘩。

  我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每次出去采访,餐桌上,这小宋只吃素,不吃荤。“哦,有这么一回事啊!”小郑似乎恍然大悟。

  “而且……”这小宋显然还在激动,“这牛还是除了我们人类之外的第一等高级别动物,从它们身上我们是可以悟出很多东西的。”

  “比如?”小郑有点不服输,又蹦一句。

  小宋紧接他的话尾“比如从这些个牛的对汽车的满不在乎,就可以知道它们肯定对这样的人类活动司空见惯,所以见怪不怪,你瞧它们那大大咧咧的神气,就不拿正眼看汽车,一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样子,真是闲庭信步啊。说明了什么?嫌我们窜进了它们的家,扰了它们的正常生活,俨然这大自然的正主儿似乎是它们,瞧它们那神气,‘这里是牛的天地,请人们走开’的味道。又比如,从这些个牛的身上,可以看出这西苑地区的山里人对牛的真情,他们养牛,爱牛,让牛在广阔天地里自由自在,而这些个牛们也在充分享受山民们的爱护的前提下,任劳任怨,农忙时替人类出大力流大汗,勤勤恳恳、绝不偷懒!这好一派牛、人和谐气象。从这么多的自由放牛的牛的事儿上,又可以看见这里的民风是何等的淳朴、憨厚,古时候的那陶渊明老先生所希望的桃花源也就大抵如此啦。不是吗?咱们城市里的那些个陋习如小偷、诈骗一类的邪事在这里根本没影,这么多的几乎没人管的牛群不怕偷、不怕抢,换句话说叫不怕丢就是个奇迹,换个治安差的地方看看,连人本身都有人偷有人抢!所以你就从这山、水、人、牛的事儿上就能知道这里的风土人情属于什么级别啦,一个世外桃源级别,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人的脸上是乐的,牛的眼里是静的,整整的一山正能量,满满的一幅太平图。”这小宋真的是属于思维活跃、口才一流的高人,大家都被他的一番演讲煽起了兴致,没白来,就凭这山、这水、这人、这牛,还有这山宋的一席话,真有胜读十年书之感。

  静了几分钟,大家都好象是还在享受西苑乡的清闲、恬淡似的。“但也别像牛一样,只知道埋头苦干,现在要求创新,像我这把年纪很尴尬,下海又不敢,谈退休又太早。”为了调节气氛,蔡老师显然的掉转话题、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教师工作为实例、比较牛的精神进行解剖。“现在的老师是不好当,以前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像老黄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奶,只要埋头苦干,就是好老师,但现在流行……唉,不说也罢。但。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我们大家都看见那些牛了吧,还是得向牛学习,鲁迅先生说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说得对,若是全体干部尤其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们能象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任劳任怨,何愁不会万众一心、民强国富,又那怕歪风侵袭、邪气干扰。依我看,我们这次采风,没下车就有内容啦,对,就写这牛,大家都向牛学习,将咱中国建设得牛气冲天,是不是,你们说说看,怕他什么特没谱、蔡臭文啥的,让他们统统见鬼去!”这老朱是越说越激动,竞然将整车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大家都赞同他的看法。

  牛啊,牛吧!咱大中华不牛谁牛!对头,我这第一乐章也就说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