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两天三夜的搏斗,最后捕获一条比他船还大大马林鱼。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归航途中,遭遇鲨鱼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却折射出“英雄人物”——老人圣地亚哥,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失败的渔夫,捕不到鱼那还能算是渔夫吗?但其可贵是他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难道不令我敬佩吗?他始终用尽一切手段去进行反击,什么也无法摧残他英勇的意志。
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夹杂在大海的咆哮中,回响在我的耳边。
一个人的生命都压上去了,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能不算英雄吗?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胜利呢?用文中老人的话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
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捕到的是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这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经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来了。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艳丽无比的旗帜,舞动着云龙班的四个字——超越极限。”这是作者海明威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
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战斗者?他始终没有向马林鱼和鲨鱼投降。就像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过:“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当我们在读到老人在大海中和大鱼苦苦搏斗的细节时,我们更愿意相信这就是无所畏惧的迎接挑战,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对于世俗可能更多从这个角度理解本书的内涵:奋斗可能没有结果,可能一切都会是一场空空的骨架。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奋斗的过程是何其令人欣赏,正像某个书评作家,解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读者最喜欢的还是西行中面对一切前毫不惧怕的本色的孙行者,而不是已修成正果的斗战胜佛。
人性是强悍的,正有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挑战它们,这个限度一次又一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人类面前。像老人这样的英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因为他给我们的是人类最高的自信。人是很怪的动物,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呢?难道失败如此可怕吗?冷冷的海风中夹杂着血腥,也许真正害怕的是这些吧!
人生本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的,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