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上,东沙群岛最晚自明代起就为中国固有领土,属海南岛的万州管辖,清代属惠州府所管,在历史上,从未引起任何国家的异议。几百年来,闽、粤沿海渔民谋生于东沙群岛。长年累月在东沙周围渔场捕鱼,在岛上挖掘鸟粪,在周围岛礁采集海草,众多渔船都依赖东沙群岛,修补渔具、囤积粮草及生产用具,并开发经营海产。长此以往渔民生产在海上,居住在岛上,对我国这些岛礁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我国国民长期开拓、开产、经营,到了20世纪初,东沙群岛在经济、交通和军事上逐步显现出重要性,引起了日本的觊觎。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制定了一系列向外侵略扩张的政策,总体上,日本对中国的战略是:先侵朝鲜,从陆地上找到立足点后,再征中国。并制定了缜密的《征讨清国策案》。对侵略中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对外扩张成为国策,是日本对外活动的主线,甚至政府的职能部门——外国官(即后来的外务省)也有“开拓疆土”的职责。
在这些大环境的鼓励与影响下,日本商人西泽吉次于1907年纠集一百余人,乘“四国丸”号轮船侵入我东沙岛,捣毁中国的主权碑,拆毁岛上我渔户公立的大王庙,毁坏坟墓,又将岛上中国渔民尽数驱赶,日人“清岛”后在岛上悬挂日本旗,又竖立木牌将东沙岛改为“西泽岛”,其暗礁改为西泽礁,经过一系列“改装”,日本开始在岛上盗采鸟粪,经营海产,推行日本政府所谓的“水产南进”政策。清政府获悉上述事件后,电告两广总督张人俊负责调查。又由海军提督萨镇冰派遣以黄钟瑛为舰长的“飞鹰”驱逐舰,二次开赴东沙巡查取证。“飞鹰”舰是中国第一代驱逐舰,从德国伏尔铿厂建成买回,排水量850吨,马力5500匹,航速24节。
黄钟瑛字赞侯,福州人,祖籍长乐,福建船政学堂第十一届驾驶班毕业,并进威海刘公岛枪炮学堂学习,甲午战争时他任“齐远”舰三副,在三日舰国政中以智取胜,协助舰长重创日旗舰“吉野”立有战功。辛亥革命,在革命军战败的关键时刻,黄钟瑛率领清主力舰队毅然起义,调转炮口打击清军,使革命军转败为胜,为辛亥革命成功,打倒千年帝制立有功勋。故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时,孙中山任命黄钟瑛为海军部总长(部长)兼海军总司令,并授予海军大将军(上将),因而黄钟瑛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部长第一任海军总司令,并成为首位海军上将。
黄钟瑛前后两次,领“飞鹰”舰赴东沙巡视取证,广泛走访了尚在东沙海域坚持生产捕鱼的中国渔民,搜集到大量原始资料,许多渔民提供了长期在东沙捕鱼的证据,纷纷控诉日本侵略者入侵东沙的种种暴行。由于日人多佩刀,黄钟瑛带领武装官兵上岛巡查,发现庙宇虽毁,但基石尚在,渔民所提供的,被日人“改造”前中国人长期建设形成的格局,其地理坐标准确无误,也见到日人新开的专养玳瑁池,二次巡查结束后,黄钟瑛将所得证据写成报告上报政府,现将证据之一,渔民及商人,禀文要求保护,呈文摘录如下:
缘商等历年均有渔船到广东惠州属岛之东沙地方捕鱼为业,于光绪三十二年,忽有日人到岛,将大王庙一间毁拆。查该庙系该处渔户公立之所,坐西北,向东南。庙后有椰树三株,现下日人公然在此开挖一池,专养玳瑁。前期该庙之旁,囤有粮草伙食等物,以备船只到此之所需,今已荡然无存。渔船之附属舢板六只也不复存在……并斥驱我船离岛。商等因念此岛向隶我版图,渔民等历代在此捕鱼为业,安常习故,数百余年。今日人反客为主,商等骤失常业,血本无归,而海权失落,国体攸关,以故未肯轻易离去。本月廿日,适遇我国“飞鹰”兵轮并海关开办巡轮两只前来查勘该岛,商等即将一切情形缮禀,恳请代为转详各大宪,力求保护。
张人俊经实地勘查,证实日人西泽所占之岛即我闽粤两省渔民早已开发经营的大东沙岛,因而携证向日本驻广州领事提出交涉,几经数月谈判,因中国所列人证、物证俱备,证据确凿,日本领事无言以对,不得不承认东沙群岛为中国领土。
经数月谈判,1909年8月26日中日双方议定:
(1)中国收买西泽在东沙岛之物产,定价为广东毫银十六万元。
(2)西泽交回所有渔船寺庙税项等,定为广东毫银三万元。
1909年10月7日,张人俊派蔡守等人前往东沙岛接收,并举行盛大的接收庆典,是时鸣炮升旗,行接收礼,广海兵舰燃贺炮21响,以庆贺东沙岛回归祖国怀抱。
这次向日人收回东沙岛,是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的一次重大行动。也显示了中国海军是捍卫领土完整的一支海上武装力量,黄钟瑛二次巡视东沙群岛,做了大量工作,搜集了有力的人证、物证,为东沙群岛回归祖国怀抱,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