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乐新闻网讯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中,我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上,我区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注重挖掘独具地方特色的题材作品,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文化产品。近年来,长乐先后开展闽剧唱腔(折子戏)比赛、理论进闽剧、闽剧惠民演出、闽剧进校园等活动,并陆续创作以长乐名人为素材的闽剧精品,《双龙梦》获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剧本荣誉奖,音乐设计、配器一等奖,男女主演获表演一等奖。《杏林始祖》获福州市第24届戏剧会演重点扶持项目一等奖,并参加福建省第27届戏剧会演。同时获国家文旅部戏曲剧本孵化大戏项目一类作品(一等奖),也是全国八部之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负责人高琼告诉记者:“长乐从2014年开始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闽剧之乡),2015年-2017年,每年都有几家闽剧团获得国家优秀基层戏剧院团奖励。壹加壹闽剧团、艺海闽剧团也创作了优秀闽剧剧目《青天梦》和《人间鹊桥》获福州市第24届戏剧会演二等奖和三等奖。”
与此同时,我区还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对文化场馆、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目前全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到部颁二级站标准,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5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建有超过6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同时,积极开展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活动,今年共“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移风易俗文艺巡演、百姓舞台梦想秀、文化走亲擂台秀、我们的节日系列文艺演出等20几场,理论进闽剧28场,戏曲进乡村100场。 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负责人高琼说:“无论是文化部门送戏下乡,还是其他文化艺术活动,观众场场爆满。这是长乐人民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能在家门口观看演出长乐老百姓觉得特别幸福,这也体现文化为民、惠民、乐民。”
下一步,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还将结合新时代新思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和时代力作,不断推动我区的文化文艺工作走向大发展大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负责人高琼表示:“我们会继续创作以本土文化为素材的闽剧精品,讲好长乐故事;计划创作一批福州语童谣,在少年儿童中推广传播母语;创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各类文艺演出中宣传,更好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记者 王圣洁)